【吉爾家好書分享&贈書活動】
(活動結束)
你想要給孩子一份全天下最貴重的禮物嗎?
而這份禮物居然是免費的,並且每個父母都能給得起,那就是──和孩子對話。
《父母的語言》我在上個月閱讀後,便有著深深的共鳴及感動。
我也想起六、七年前還在澳洲幼兒園上班時,曾發現一位兩歲的澳洲小男孩理解能力特別好,當時我好奇地詢問了孩子的母親做了什麼特別的事,她只是笑著告訴我:「說了妳可能會笑我。因為沒什麼神奇的方法。我唯一做的,就是當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,便開始為他講解生活中的大小事。舉凡上超市聊晚餐要買什麼?貨架上有哪些商品吸引孩子的目光?路人大概會認為我瘋了。」
因為方法如此簡單,所以我在兩個孩子出生開始,便如法炮製,每天不斷對孩子們說話。
五年下來,儘管我們住在海外,孩子們的中文能力與理解力都得以保持,讓我深覺過去的努力很值得。
此書作者為行醫超過30年的小兒人工耳蝸植入外科醫師丹娜.蘇斯金(Dana Suskind)博士,同時為「三千萬字計畫」創辦人兼董事。這個計畫的倡議目標,是希望讓大眾理解:「孩子不是生來聰明,而是透過家長或照顧者與孩子對話而變得聰明。」
書中提到,三歲時孩子腦神經完成度達到85%。
若能在兒童早期給予豐富而優良的語言,不僅能夠促進大腦優化,更還能幫助孩子擁有更佳的情緒控制力及穩定性;能有雙語環境的孩子受益更多(所以會台語、客家話,甚至其他語言的家長,請多多和孩子用這些語言溝通吧)
▋真的單純和孩子說話就夠了嗎?沒錯!
透過書中的3T原則(共情專注>多說一點>輪流說話),便能幫助孩子小小的腦袋從日常生活中獲得重要的養分:
1)Tune in 共情關注:留意孩子正在專注的事物,並為孩子解釋他正在探索的東西。
2)Talk more 多說一點:和孩子在一起時,一邊做事,一邊敘述自己所做的事。
3)Take turn 輪流說話:鼓勵孩子參與交流對話。父母要有耐心等待,並多問孩子開放性的問題(例如:怎麼做?為什麼?)。
3T原則除了可運用在親子共讀上,更也能運用來幫助孩子的數學、音樂、藝術,甚至自制力與執行功能等能力的提升。
此外,書中有1T 提醒(Turn off):關掉電子產品,用心陪伴。
唯有透過真人互動,孩子腦袋才能得到最佳的發展。這點無論再精采的3C產品都無法取代。
感謝貼心的出版社一同幫忙推廣閱讀,此次了準備兩本《父母的語言》要送給親愛的吉爾家讀者們。
───
▋贈書方式▋
✅在『吉爾家』粉專上按讚
✅將此篇文章”公開”分享
✅在此文底下留言:我想收到《父母的語言》一書+分享一個你在生活中與孩子對話的美好時光
符合以上三個動作者,將隨機抽出二名,各獲得《父母的語言》一本。
⭕活動期限:即日起到2月7日(日)23:59 (臺灣時間) 。於2月8日(一)在此留言區公布得獎名單,請得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地址、電話與收件者等資訊。逾期者視同放棄。
⭕獎品限送台灣地區。